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郭亿华[1]; 李保生[1,2]; 温小浩[1]; 杨艺[1]; 牛东风[1]; 李志文[3]; 杜恕环[1]; 王丰年[1]; 郭元军[1]
2012-09-30
发表期刊中国沙漠
卷号32期号:5页码:1248-1255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显示风力强弱的沙丘砂与黄土堆积旋回。以Md(Φ)、Mz(Φ)的5Φ(31.5μm)为界,可以划分出10个"C1—C10"明显的和1个"C11"较弱的(<5Φ)旋回变化。其中,有7个属于沙丘砂与之上覆黄土或古土壤构成的旋回。这些旋回在Md(Φ)、Mz(Φ)上显示出多谷峰波动的形式。不仅如此,粒度的σ、SC/D值和>63μm含量亦随之响应。研究认为,CGS1层段粗粒和细粒层位Md(Φ)等参数和>63μm含量的变化分别代表了东亚冬夏季风的作用过程;冬季风时期的C1与北大西洋IRD事件的冷期B0和B1,C2、C3、C4依次与B2、B3、B4,C7、C9、C10依次与B5、B6、B7在时间-气候性质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北大西洋B8冷期在CGS1中没有明显表现,但仍然能够在Md(Φ)、Mz(Φ)曲线上看到这是一个<5Φ的低值时期,而>63μm的含量相应增高;C5、C6和C8寒冷时段虽未见于北大西洋,但在中国一些地点却有发现。这些由若干粒度指标反映出来的寒冷事件表明,在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活动盛行的总的形势下还存在频繁的千年尺度的冬季风波动。而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寒冷事件存在的与北大西洋寒冷事件的遥相关的关系表明,除C5、C6和C8以外的CGS1粒度记录的寒冷事件都隐含了北大西洋的强烈信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讨论的内容可为全新世北半球的D/O震荡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东亚季风变化与中国沙漠区域环境响应的地质证据。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 查格勒布鲁剖面 CGS1 全新世 粒度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699
专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通讯作者李保生[1,2]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1;
3.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亿华[1],李保生[1,2],温小浩[1],等.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J]. 中国沙漠,2012,32(5):1248-1255.
APA 郭亿华[1].,李保生[1,2].,温小浩[1].,杨艺[1].,牛东风[1].,...&郭元军[1].(2012).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中国沙漠,32(5),1248-1255.
MLA 郭亿华[1],et al."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中国沙漠 32.5(2012):1248-125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638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亿华[1]]的文章
[李保生[1,2]]的文章
[温小浩[1]]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亿华[1]]的文章
[李保生[1,2]]的文章
[温小浩[1]]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亿华[1]]的文章
[李保生[1,2]]的文章
[温小浩[1]]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