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表土正构烷烃δD高度效应及其分馏值的高程变化
白艳[1,2]; 陈炽皓[1,3]; 方小敏[1]; 刘晓明[1]; 郭海超[1,3]
2017-10-01
发表期刊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卷号47期号:10页码:1233-1242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稳定同位素高度计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较大山体隆升历史的研究,然而,古土壤氢氧同位素古高度计获得的古高度结果一般比通过古生物化石获得的要高得多.因此,需要在不同地区深入评估其现代高度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借此探讨稳定同位素古高度重建方法的校正.本研究测定了青藏高原东部东亚季风区龙门山29个表土叶蜡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值(δD_(wax))、22个土壤水氢同位素值(δD_(sw)),以及贡嘎山47个河水氢同位素值(δD_(rw))、 55个泉水的氢同位素值(δD_(springw))和2个水文观测站的夏季降水氢同位素值(δD_p).龙门山断面表土δD_(wax)值分布在 –160~–219‰(其δD_(wax)高程递减率为–18‰ km~(–1)(R~2=0.83; p<0.0001; n=29),比贡嘎山断面整体上偏正约40‰.气候和水汽来源的区域差异性可能导致了两个地区δD_(rw)值、表土δD_(wax)和ε_(wax/p)值的不同.另外,本研究发现两个断面表土δD_(wax)相对δD_(rw)、δD_p和δD_(sw)的分馏值(ε_(wax/rw)、ε_(wax/p)和ε_(wax/sw))整体上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两个断面分别高达34‰和50‰).通过这两个高程断面的表土δD_(wax)、δD_p、δD_(rw)(δD_(springw))和δD_(sw)的对比研究,讨论了水汽再循环、冰川融水、蒸散发、植被类型、纬度和山形等因素对ε_(wax/p)值随高程变化的综合影响.因此,在估算高海拔处的古高度时,如果仍然参考有些低海拔处估算的植物的ε_(wax/p)值,那么,以此推导的古降水δD_p偏负于实际值,因而高估古高度.

关键词蜡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值 表观分馏值 表面水蒸发 当地水汽循环 古高度重建 青藏高原东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369
专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通讯作者白艳[1,2]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及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75;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白艳[1,2],陈炽皓[1,3],方小敏[1],等. 青藏高原东缘表土正构烷烃δD高度效应及其分馏值的高程变化[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17,47(10):1233-1242.
APA 白艳[1,2],陈炽皓[1,3],方小敏[1],刘晓明[1],&郭海超[1,3].(2017).青藏高原东缘表土正构烷烃δD高度效应及其分馏值的高程变化.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47(10),1233-1242.
MLA 白艳[1,2],et al."青藏高原东缘表土正构烷烃δD高度效应及其分馏值的高程变化".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7.10(2017):1233-124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青藏高原东缘表土正构烷烃_D高度效应及其(1953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白艳[1,2]]的文章
[陈炽皓[1,3]]的文章
[方小敏[1]]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白艳[1,2]]的文章
[陈炽皓[1,3]]的文章
[方小敏[1]]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白艳[1,2]]的文章
[陈炽皓[1,3]]的文章
[方小敏[1]]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