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CAS OpenIR  > 硕士研究生论文
山西北部芦芽山地区1676 AD 以来树轮宽度年表的建立及其气候意义初探
易亮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刘禹
200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其他专业
关键词山西芦芽山 树木年轮 区域生长模型(rcs) 夏季温度 夏季降水重建
其他摘要       在山西北部芦芽山地区采集适合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的油松样本,建立研究区1676 AD以来的标准宽度年表——NEG年表与RCS年表。根据RCS年表所包含的气候意义,分析了研究区1676 AD以来夏季(5-7月)温度的变化历史。在结合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NEG年表重建太原地区1727AD以来夏季(6-8月)降水量。论文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1) 应用区域生长模型RCS进行年宽度的标准化,得到的年表较经典NEG方法更好的捕获了气候变化的低频信号。 2) 经功率谱分析,RCS年表含有的显著周期成分为: 9.09年、8.7年、8.33年、3.57年、3.51年、2.82年、2.08年和2.06年。NEG序列在95%信度上存在33.33年和9.09年的显著周期成分。 3) 研究区1676 AD以来夏季温度可划分为两个时段:1676-1865 AD和1866-2003 AD。1676-1865 AD时期,夏季温度变化表现为“冷强暖弱”的特征,可划分出1710s-1720s、1750s、1780s-1790s、1810s和1840s-1850s五个冷谷与1740s和1830s两个暖峰,其中1710s-1720s是最冷时段。1866-2003 AD时期,夏季温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变暖,冷暖交替频繁”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六个暖夏时段——1870s、1890s-1900s、1930s、1940s、1960s-1970s和1990s;和五个凉夏时段——1880s、1910s-1920s、1935前后、1960s初期和1970s后期。 4) 与中国华北、青藏高原东北部以及北半球温度变化历史对比,显示非常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了RCS年表不但记录了当地的温度变化信号,而且包含了中国北方的温度变化历史以及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增温的趋势,同时也说明了RCS在捕获低频区域气候信号方面的潜力。 5) 分析重建的太原地区1727AD的夏季降水序列发现:a. 单独用芦芽山树轮宽度重建太原降水,方差解释量为14%,由于两地相距较远,气候差异较大, I 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虽然方差解释量较小,但结果还是可信且有价值的。b. 在合并两类气候代用指标时,首先将旱涝等级指数进行归并,消除等级之间的主观性误差,然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重建了太原6-8月的降水量,方差解释量为80.5%;c. 总体而言,偏涝的时期是:1732-1739、1771-1785、1844-1853、1883-1889,旱涝频繁;偏旱的时期是:1743-1748、1807-1812、1829-1836、1872-1879、1923-1933、1945-1950、1985-1988,干旱持续发生。d. 重建序列中存在显著的22.5 a、7.3 a、2.7 a的准周期振荡。
学科领域第四纪地质学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2123
专题硕士研究生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易亮. 山西北部芦芽山地区1676 AD 以来树轮宽度年表的建立及其气候意义初探[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易亮]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易亮]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易亮]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