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北部悬浮体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胡邦琦[1,2]; 李国刚[3]; 布如源[3]; 李 军[1]; 张永明[3,4]; 赵京涛[1]
2012-06-30
发表期刊中国环境科学
卷号32期号:6页码:1069-1074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2008年12月对黄河三角洲北部及其毗邻海域悬浮体浓度(SSC)和颗粒有机碳(POC)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海域水文资料,分析了该区 冬季SSC 和POC 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研究区水体中的SSC 变化范围较大(5~1064mg/L),表、底层的SSC 高值区 (>600mg/L)均呈条带状分布于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附近海域,且随水深加大SSC 快速降低(<50mg/L).冬季海水中的POC 变化于 17~640μg/L,表、底层POC 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均表现为POC 高值区(>400μg/L)集中于近岸海域,渤海中部POC 仅为20~50μg/L 左右,但 底层POC向渤海湾中部扩散范围比表层大.POC和SS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海区近岸浅水区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研究区POC 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冬季SSC 和POC 高值区与最大侵蚀区、波致底切应力>0.2N/m2的区域相对应,表明在冬季强海洋动力条件下,废弃 神仙沟-钓口三角洲叶瓣前缘不仅是沉积物的“源”,也同样是颗粒有机碳的“源”.

关键词渤海 黄河三角洲 冬季 悬浮体 颗粒有机碳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700
专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通讯作者李国刚[3]
作者单位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3.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3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邦琦[1,2],李国刚[3],布如源[3],等. 黄河三角洲北部悬浮体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6):1069-1074.
APA 胡邦琦[1,2],李国刚[3],布如源[3],李 军[1],张永明[3,4],&赵京涛[1].(2012).黄河三角洲北部悬浮体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中国环境科学,32(6),1069-1074.
MLA 胡邦琦[1,2],et al."黄河三角洲北部悬浮体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中国环境科学 32.6(2012):1069-107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黄河三角洲北部悬浮体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843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胡邦琦[1,2]]的文章
[李国刚[3]]的文章
[布如源[3]]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胡邦琦[1,2]]的文章
[李国刚[3]]的文章
[布如源[3]]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胡邦琦[1,2]]的文章
[李国刚[3]]的文章
[布如源[3]]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