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CAS OpenIR  > 古环境研究室
1947—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化特征——基于SPEI数据的分析
石崇[1,2]; 刘晓东[1,3]
2012-11-30
发表期刊中国沙漠
卷号32期号:6页码:1691-1701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利用1947—2006年逐月全球陆地高分辨率(0.5°×0.5°)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资料,分析了过去60a东半球(40°S—80°N,20°W—180°E)陆地的干旱化趋势和变率、干旱面积变化、干旱事件的持续性和周期性以及可能的变化成因等。结果显示,东半球80%的陆地上目前处于干旱化进程中,其中北非及中蒙边界等地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干旱变率最大地区出现在非洲北部、中国青藏高原、中国西北东部及中蒙边界一带、俄罗斯中北部以及东北部。北非、中蒙边界中段及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也是持续性异常干旱事件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基于功率谱的周期分析则显示,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第一显著周期为1.5~3a左右,中亚部分地区存在准4a周期振荡,而北非地区存在准12a周期的年代际变化。SPEI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第一模态反映了东半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干旱化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对应的时间函数与全球陆地气温距平相关系数高达0.81,表明全球变暖与东半球干旱化趋势有着紧密联系;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函数与超前8个月的南方涛动指数(SOI)的相关系数为0.60,因而大尺度的干旱周期性振荡受ENSO活动影响显著。

关键词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全球变暖 ENSO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681
专题古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石崇[1,2]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 土 与 第 四 纪 地 质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陕西 西安 710075;
2.中 国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北京100049;
3.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石崇[1,2],刘晓东[1,3]. 1947—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化特征——基于SPEI数据的分析[J]. 中国沙漠,2012,32(6):1691-1701.
APA 石崇[1,2],&刘晓东[1,3].(2012).1947—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化特征——基于SPEI数据的分析.中国沙漠,32(6),1691-1701.
MLA 石崇[1,2],et al."1947—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化特征——基于SPEI数据的分析".中国沙漠 32.6(2012):1691-170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5-1947_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2232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石崇[1,2]]的文章
[刘晓东[1,3]]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石崇[1,2]]的文章
[刘晓东[1,3]]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石崇[1,2]]的文章
[刘晓东[1,3]]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