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 |
戴永立[1]; 陶俊[2,3]; 林泽健[2]; 谢绍东[4]; 曹军骥[5]; 张仁健[6] | |
2013-08-30 | |
Source Publication | 环境科学
![]() |
Volume | 34Issue:8Pages:2925-2932 |
Subtype | 期刊论文 |
Abstract |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 上海、 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_2、 NO_2和PM_(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北京、 上海、 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节最高值分别为夏季、 冬季、 春季和秋季. 北京和广州霾天气频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上海和成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PM_(10)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或霾天气频率关键因子. 北京能见度变化对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而上海和广州对PM_(10)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成都对相对湿度和PM_(10)浓度敏感程度相当. |
Keyword | 超大城市 大气污染 能见度 可吸入颗粒物 相对湿度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610 |
Collection | 粉尘与环境研究室 |
Corresponding Author | 陶俊[2,3] |
Affiliation |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 2.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3.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5; 4.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5.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75; 6.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戴永立[1],陶俊[2,3],林泽健[2],等.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环境科学,2013,34(8):2925-2932. |
APA | 戴永立[1],陶俊[2,3],林泽健[2],谢绍东[4],曹军骥[5],&张仁健[6].(2013).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环境科学,34(8),2925-2932. |
MLA | 戴永立[1],et al."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环境科学 34.8(2013):2925-2932.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1437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