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黄土中第1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分研究
赵景波; 罗小庆; 刘瑞; 陈宝群; 岳应利
2015
发表期刊地质学报
卷号89期号:12页码:2389-2399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关中平原西安地区和宝鸡地区调查和实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该区黄土中第1层红褐色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有效水含量、重力水分布、水循环和水分平衡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层古土壤CaCO_3与元素Sr迁移深度达到了4.2 m,位于古土壤黏化层底界之下的风化黄土层发育厚度为2.2 m,淋滤裂隙发育深度为3.9 m,Fe_2O_3含量较高的红色铁质黏土胶膜迁移到了土壤黏化层底界之下约1 m深处的黄土中,迁移到了4.2 m深处的CaCO_3结核中方解石结晶良好。这些指标显示,在西安和宝鸡地区该层古土壤发育的最温湿阶段,土壤重力水带分布深度至少达到了4.2 m,当时该区4.2 m深度范围内土层水分充足,在植被生长季节和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里土层平均含水量一般为22%左右,在蒸发与植被吸收、树冠截留以及地表径流损失之后剩余的可利用有效水含量为14%左右,当时土壤水分充足,没有土壤干层发育,能够满足茂盛森林植被发育的需要。西安和宝鸡附近S_1古土壤发育时的最湿润时期土壤重力水带分布深度比现今大2 m左右,土壤水是酸性的。在关中平原S_1古土壤发育时,土壤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土壤水分为正平衡,土壤水循环正常,每年雨季一般有较多的水分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这也是当时土层含水量高的原因。关中平原与洛川等地2003丰水年的重力水分布深度与含水量证实了S_1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多项指标显示,在S_1古土壤发育的最温湿阶段,夏季风气团能够频繁越过秦岭山脉到达关中平原地区,秦岭南北均为亚热带气候,这表明当时秦岭失去了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分界线的作用。S_1古土壤发育过程经历了5万余年的漫长时间,在最温湿阶段之外的其它阶段,发育森林草原等植被是可能的。本项研究确定的土壤古水分水指标对国内外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599064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4[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49
专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景波,罗小庆,刘瑞,等. 关中平原黄土中第1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分研究[J]. 地质学报,2015,89(12):2389-2399.
APA 赵景波,罗小庆,刘瑞,陈宝群,&岳应利.(2015).关中平原黄土中第1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分研究.地质学报,89(12),2389-2399.
MLA 赵景波,et al."关中平原黄土中第1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分研究".地质学报 89.12(2015):2389-239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景波]的文章
[罗小庆]的文章
[刘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景波]的文章
[罗小庆]的文章
[刘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景波]的文章
[罗小庆]的文章
[刘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