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东北地区食草动物群的演替及其环境意义
张云翔[1,2]; 李永项[1,2]; 谢坤[1]; 李智超[1]
2015-05-15
发表期刊第四纪研究
卷号35期号:3页码:622-630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距今40ka年来东北地区大型食草动物记录显示,该区末次冰期极盛期前后,在冻土苔原大背景下可能经历了40kaB.P.森林草原、34.3kaB.P.疏林草原、30ka B.P.森林草原、22ka B.P.疏林草原、18ka B.P.森林草原、17kaB.P.疏林草原、14kaB.P.无树干草原及11ka B.P.疏林草原的演变过程,环境最恶劣最干冷的时段似乎在14kaB.P.前后。同时,该哺乳动物组合曲线与气候变化、冰川波动及海面升降等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整个环境演变过程还可与陕西关中渭河流域的3个哺乳动物群(咸阳动物群、蒲城动物群和大荔动物群)所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相对比,只是关中地区进入最干冷的无树干草原环境较早。研究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由于地区地理位置的差别,导致受东亚季风影响的强度不同,因而进入盛冰期的时间也有或早或晚的差别。

关键词末次冰期 东北地区 大型食草类动物群 环境变化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48
专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通讯作者李永项[1,2]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云翔[1,2],李永项[1,2],谢坤[1],等. 末次冰期东北地区食草动物群的演替及其环境意义[J]. 第四纪研究,2015,35(3):622-630.
APA 张云翔[1,2],李永项[1,2],谢坤[1],&李智超[1].(2015).末次冰期东北地区食草动物群的演替及其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35(3),622-630.
MLA 张云翔[1,2],et al."末次冰期东北地区食草动物群的演替及其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 35.3(2015):622-63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末次冰期东北地区食草动物群的演替及其环境(1320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云翔[1,2]]的文章
[李永项[1,2]]的文章
[谢坤[1]]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云翔[1,2]]的文章
[李永项[1,2]]的文章
[谢坤[1]]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云翔[1,2]]的文章
[李永项[1,2]]的文章
[谢坤[1]]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