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AS
43~ 17ka川东北石笋~(234)U/~(238)U变化及其意义初探 | |
米小建[1,2,3]; 刘淑华[1]; 杨亮[1]; 陈琼[1]; 黄嘉仪[1]; 陈琳[1]; 贺海波[1]; 朱礼妍[1]; 周厚云[1] | |
2015-01-15 | |
Source Publication | 第四纪研究
![]() |
Volume | 35Issue:1Pages:240-241 |
Subtype | 期刊论文 |
Abstract | 铀(U)是自然界中最重的天然元素。U的价态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还原环境下多形成难溶于水的+4价铀离子沉淀,而在氧化环境中多形成易溶于水的+6价铀酰离子[UO_2]~(2+)随溶液迁移,并易与碳酸根离子(CO_3~(2-))、磷酸根离子(P0_4~(3-))和氟离子(F~-)形成络合离子。岩溶地下水由于具有较高的CO_2分压(pCO_2)和pH 值,铀酰离子主要以碳酸根离子络合态的形式存在。在表生环境下,土壤氧化还原状态(Eh)与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水分含量降低有利于氧化环境形成和土壤Eh上升,因而有利于U的迁移。氧化还原状态也会影响U的同位素组成(~(234)U/~(238)U)。一些研究发现石笋~(234)U/~(238)U和生长速率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而石笋的沉积和生长速率又与气候环境尤其是降水量变化密切相关。此外,来源也是影响岩溶洞穴沉积~(234)U/~(238)U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石笋的U含量(或U/Ca比)和~(234)U/~(238)U是研究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28 |
Collection |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
Corresponding Author | 米小建[1,2,3] |
Affiliation | 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 2.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系, 湛江 524048; 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54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米小建[1,2,3],刘淑华[1],杨亮[1],等. 43~ 17ka川东北石笋~(234)U/~(238)U变化及其意义初探[J]. 第四纪研究,2015,35(1):240-241. |
APA | 米小建[1,2,3].,刘淑华[1].,杨亮[1].,陈琼[1].,黄嘉仪[1].,...&周厚云[1].(2015).43~ 17ka川东北石笋~(234)U/~(238)U变化及其意义初探.第四纪研究,35(1),240-241. |
MLA | 米小建[1,2,3],et al."43~ 17ka川东北石笋~(234)U/~(238)U变化及其意义初探".第四纪研究 35.1(2015):240-241.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43~17ka川东北石笋234U%2F2(441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