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CAS OpenIR  > 古环境研究室
大陆碰撞、高原生长和气候演化——2014年Crafoord奖获得者Peter Molnar教授成就解读
鹿化煜[1]; 常宏[2]; 郭正堂[3]; 张培震[4]
2015-05-14
发表期刊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卷号45期号:6页码:770-779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2014 年 Crafoord 奖授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Peter Molnar 教授, 以表彰他“对 于理解全球大地构造、特别是大陆变形和造山带的结构和演化, 以及构造运动对海洋- 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Molnar 教授及其合作者最早发现了青藏高 原大型走滑断层和亚洲内部的非刚性变形, 提出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控制亚洲新生 代构造格架的新认识, 并从遥感解译、地震波速变化和地震断层面解等提供了证据; 他们还利用弹塑性变形的滑线场理论解释构造变形的空间分布和动力来源, 揭示了 岩石圈增厚和大陆逃逸共同存在的事实, 为主导青藏高原 30 年研究的两大动力模型 的提出, 奠定了基础. Molnar 教授认为, 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俯冲到亚洲地幔并对流 剥离(拆沉)是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生长的动力机制; 青藏高原在 15~10 Ma 已经达到了 最大高度并开始垮塌和向外生长. 海峡关闭使大洋环流改变控制了非洲干旱气候等. 最近, 他提出由于赤道太平洋西部陆地生长, 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和沃克环流以及东风 带的位置及强度, 形成了拉尼娜大气环流形式, 进而使高纬度地区第四纪冰川发育. Molnar 教授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我们对新生代全球构造运动、地震发生机理和气候演 化及其关系的认识; 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对我们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陆碰撞 高原生长 气候演化 Peter Molnar的学术成就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21
专题古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鹿化煜[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西安 710075;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4.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鹿化煜[1],常宏[2],郭正堂[3],等. 大陆碰撞、高原生长和气候演化——2014年Crafoord奖获得者Peter Molnar教授成就解读[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15,45(6):770-779.
APA 鹿化煜[1],常宏[2],郭正堂[3],&张培震[4].(2015).大陆碰撞、高原生长和气候演化——2014年Crafoord奖获得者Peter Molnar教授成就解读.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45(6),770-779.
MLA 鹿化煜[1],et al."大陆碰撞、高原生长和气候演化——2014年Crafoord奖获得者Peter Molnar教授成就解读".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5.6(2015):770-77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大陆碰撞、高原生长和气候演化-2014年(2168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鹿化煜[1]]的文章
[常宏[2]]的文章
[郭正堂[3]]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鹿化煜[1]]的文章
[常宏[2]]的文章
[郭正堂[3]]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鹿化煜[1]]的文章
[常宏[2]]的文章
[郭正堂[3]]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