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东西两侧红粘土沉积起源年代差异原因初探 | |
李乐意[1,2]; 常宏[1] | |
2015-07-15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质论评
![]() |
Volume | 61Issue:4Pages:861-872 |
Subtype | 期刊论文 |
Abstract | 红粘土被认为类似于黄土,也是风成沉积。六盘山东侧红粘土底部沉积年龄主要集中于8Ma左右,而西侧底部最老沉积年龄主要在25~22Ma。通过综合分析红粘土的物源,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原因等方面认为:①亚洲内陆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干旱主要是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西南气流的深入和副特提斯海向西退出造成下风向区水汽来源减少而形成。②六盘山以西红粘土的沉积主要是在西风绕流和狭管效应作用下形成。以东没有沉积底界年龄为25 ~22Ma的红粘土可能是那个时间段冬季风势力较弱,且受沿途山脉以及山地地区西风的阻挡,所以无法携带风尘沉积物在六盘山以东沉积。8Ma左右红粘土在六盘山以东的沉积说明冬季风势力增强,穿过了西风在山地地区的阻挡形成之。③8Ma左右冬季风穿过西风在山地的阻挡携带红粘土到六盘山以东,说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已经大大增强,当时的沉积范围已与现在相当,显示环流系统接近现在的特征。同时根据青藏高原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关系,结合青藏高原构造运动证据,8Ma左右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可能对亚洲季风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Keyword | 六盘山 红粘土 冬季风 西风 青藏高原 年代差异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11 |
Collection | 古环境研究室 |
Corresponding Author | 常宏[1]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75;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李乐意[1,2],常宏[1]. 六盘山东西两侧红粘土沉积起源年代差异原因初探[J]. 地质论评,2015,61(4):861-872. |
APA | 李乐意[1,2],&常宏[1].(2015).六盘山东西两侧红粘土沉积起源年代差异原因初探.地质论评,61(4),861-872. |
MLA | 李乐意[1,2],et al."六盘山东西两侧红粘土沉积起源年代差异原因初探".地质论评 61.4(2015):861-872.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六盘山东西两侧红粘土沉积起源年代差异原因(479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