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CAS OpenIR  > 现代环境研究室
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
王松娜[1,2]; 王旭龙[1]; 康树刚[1]
2017-10-01
发表期刊地球环境学报
卷号8期号:5页码:397-406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东北松原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测年建立其末次冰期年代标尺,并探讨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黄土研究中常用的气候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指示意义。采用成熟的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SAR)光释光(OSL)测年技术获得了松原剖面顶部5.5 m年代6个,并获得了2 cm间距的低频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常规参数。石英OSL测年相关检验证实了该技术测量松原黄土的可靠性。测年结果表明,松原剖面顶部5.5 m主要沉积于末次冰期的中晚期,即约5.5 - 1.8 m((52.18 ± 3.47) - (27.76 ± 1.77) ka)主要堆积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3中晚期,而顶部1.8 - 0.4 m((27.76 ± 1.77) - (20.61± 1.31) ka)堆积于MIS2早期。磁化率自52.18 ± 3.47 ka到27.76 ± 1.77 ka经历了先小幅降低又小幅升高,波动幅度较小,而自27.76 ± 1.77 ka以后,磁化率值呈整体下降并呈现大幅度摆动。平均粒径则自52.18 ± 3.47 ka到46.80 ± 3.13 ka呈明显变小趋势,自46.80 ± 3.13 ka到约20 ka变化不大,自约20 ka以后,平均粒径由约40 μm陡然增加至约140 μm,并在之后稳定在这一水平。测试结果对比显示,磁化率和粒度的变化不具有明显的相位关系,且同黄土高原渭南剖面末次冰期磁化率和平均粒径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因此,在对松原黄土剖面的研究中,将磁化率和平均粒径分别作为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替代性指标使用时要慎重。

关键词松原黄土 末次冰期 石英光释光 磁化率 平均粒径 古气候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420
专题现代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王旭龙[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松娜[1,2],王旭龙[1],康树刚[1]. 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J]. 地球环境学报,2017,8(5):397-406.
APA 王松娜[1,2],王旭龙[1],&康树刚[1].(2017).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地球环境学报,8(5),397-406.
MLA 王松娜[1,2],et al."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地球环境学报 8.5(2017):397-4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2574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松娜[1,2]]的文章
[王旭龙[1]]的文章
[康树刚[1]]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松娜[1,2]]的文章
[王旭龙[1]]的文章
[康树刚[1]]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松娜[1,2]]的文章
[王旭龙[1]]的文章
[康树刚[1]]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