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阶段性气候干旱的影响 | |
孙继敏[1,2,3]; 刘卫国[4]; 柳中晖[5]; 付碧宏[6] | |
2017-09-01 | |
Source Pub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
Volume | 32Issue:9Pages:951-958 |
Subtype | 期刊论文 |
Abstract | 亚洲内陆是北半球最大、最广阔的中纬度干旱区,且不同于世界上分布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旱区。现今的亚洲中纬度干旱区深居内陆,远离各大洋的水汽来源。亚洲中纬度干旱区究竟如何形成?历经了怎样的干旱化过程?其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这些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事实上,亚洲中纬度干旱区发展成今天所见的干旱荒漠,并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性演化进程,是在新生代以来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青藏高原的隆升,新特提斯海的退却以及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与海平面下降等区域和全球要素共同作用下,从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渐进演化而来。历经了始新世的半湿润气候,渐新世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和中新世末期以来的干旱-极端干旱气候。 |
Keyword | 中亚干旱区 新生代长尺度演化过程 干旱化 动力机制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407 |
Collection | 加速器质谱中心 |
Corresponding Author | 孙继敏[1,2,3]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卓越中心 北京 100101; 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西安 710061; 5.香港大学 地球科学系 香港 999077; 6.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094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孙继敏[1,2,3],刘卫国[4],柳中晖[5],等. 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阶段性气候干旱的影响[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9):951-958. |
APA | 孙继敏[1,2,3],刘卫国[4],柳中晖[5],&付碧宏[6].(2017).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阶段性气候干旱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刊,32(9),951-958. |
MLA | 孙继敏[1,2,3],et al."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阶段性气候干旱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刊 32.9(2017):951-958.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2710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